
联盟成员单位喜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2019年1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78个项目和7名科技专家,合计285项(人),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3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7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3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技合作奖5人。
加大科研“含金量”是对为国家的科研事业奉献了青春和血汗的可爱可敬的科学家们的回报,也是对奋斗在科研一线的“幕后英雄”们最好的激励。
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成员单位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亦是喜获丰收,让我们看看他们都荣获哪些奖励: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荣获6项奖励
其中,1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3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中国农业大学
荣获5项奖励
其中,4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中国农业大学主报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项目分别是:园艺学院教授高俊平主持的《月季等主要切花高质高效栽培与运销保鲜关键技术及应用》;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江正强主持的《半纤维素酶高效生产及应用关键技术》。
中国农业大学参报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项目分别是: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刘西莉参与的《主要蔬菜卵菌病害关键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王爱国、生物学院教授胡晓湘参与的《高效瘦肉型种猪新配套系培育与应用》。
在国家自然科学奖项中,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金危危参与的《黄瓜基因组和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北京中医药大学
荣获1项奖励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的王伟等人所开展的“肝主疏泄”的理论源流与现代科学内涵的研究项目,获得了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华南农业大学
荣获3项奖励
其中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刘耀光院士主持完成的“杂交稻育性控制的分子遗传基础”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吴珍芳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高效瘦肉型种猪新配套系培育与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廖新俤教授(排名第二)参与完成的成果“畜禽粪便污染监测核算方法和减排增效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北京林业大学
荣获1项奖励
骆有庆教授等人完成的“灌木林虫灾发生机制与生态调控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
荣获1项奖励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参与的“月季等主要切花高质高效栽培与运销保鲜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让我们对他们取得的成绩表示热烈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