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中“载人航天”的模样,你还记得吗?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梦想不断尝试和努力。如今,随着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我们的航天员不但能顺利往返于天地间,还能通过太空授课等方式,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传递宇宙与航天的魅力。与此同时,飞天征途上那扣人心弦的历史回眸也随之走进校园,编入课本教材,让我们通过这些描述载人航天的课文,找寻那些被时代记录和留存的航天精神。



01

《千年圆梦在今朝》

划重点

本文记述了在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首个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航天人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02
《太空一日》
划重点

本文作者正是我国首飞航天员、航天英雄杨利伟,课文内容节选自个人自传《天地九重》,以第一视角描述他进入太空的所经、所历、所见、所感。今年6月,随着神舟十二号飞船成功发射、航天员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来到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距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恰好已过去十八载岁月,这篇文章也再度进入社会公众的视野。字里行间的惊心动魄,令无数人为之动容。

(点击查看大图




03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划重点

本文生动还原了神舟五号航天员杨利伟出征的壮观场面,充分表现了我国航天员的优秀素质,揭示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伟大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


04
《飞向太空的航程》
划重点

本文通过“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这一里程碑式的历史时刻,回顾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航天之路。而今十八载春秋后,载人航天工程从“第一步”迈入“第三步”。空间站核心舱自2021年4月29日发射成功后,已有神十二、神十三两个航天员乘组造访,预计2022年建造完成后,将在太空续写新的故事篇章。




一直以来,中国载人航天始终关注对青少年一代的教育。2013年6月20日,神舟十号航天员乘组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内为全国青少年带来了生动难忘的“太空一课”,将载人航天科普教育从地面课本带到了太空课堂。

太空教师王亚平首次太空授课

2021年12月9日,时隔八年,神舟十三号乘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内为大家带来了“天宫课堂”,把对宇宙的神往和与科学有关的梦想再一次播种进孩子们的心田。

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

载人航天科普教育体现了工程直接为国民教育服务的理念,意义深远。空间站作为太空科普教育基地,将在后续任务中持续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教育活动,为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培养国家科技人才发挥积极引导作用,为建设航天强国、实现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转自中国载人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