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船空间诱变试验项目连载系列——广东水稻、南药等种子完成“太空之旅”
近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发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随着试验船返回舱着陆,联盟征集的搭载实验材料顺利返回。
此次飞行试验任务安排了联盟组织征集和遴选的航天育种、空间生物等相关实验类项目75个,涵盖农作物、林草花卉、中草药等植物种子和生物菌种等实验材料及其装置,还有对基础研究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模式植物和模式动物实验样本,搭载样本总数达988件(份)。
其中,作为联盟的发起单位之一,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配合联盟组织征集搭载试验项目,共遴选水稻、甜玉米、南药、微生物等搭载样本31个,参加单位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四川等优势科研院所。通过此次搭载,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空间诱变育种研究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预计可产生一批绿色、高效、优质的生物新品种(新基因)服务农业生产,为国民经济主战场提供航天科技支撑。
新一代载人飞船着陆现场
“期望通过此次空间飞行经过的特殊空间环境,更有效地诱发搭载材料产生遗传变异,开发和选育更多绿色、优质的生物新基因和新品种助力我国的航天生物育种研究创新和现代农业发展。”华南农业大学原副校长、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研中心主任陈志强表示,“此次搭载材料成功返回,将会进一步提升广东省航天生物育种研究水平,有力地推动广东的种业发展进步。”
陈志强教授(左二)与谢华安院士(右一)、邓国富院长(右二)在“中心”航天育种基地
据悉,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我国唯一开展植物空间诱变育种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1996年以来,该“中心”利用返回式卫星、神舟飞船等进行了23批次搭载试验,共搭载了水稻、蔬菜、林木、花卉等267份生物材料,在植物空间诱变机理、优异种质创新、优良品种选育及产业化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并获得一大批研究成果,其中,选育出64个植物新品种通过各级审定,先后获得两次广东省科技奖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6项。
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所属分院、研究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黑龙江省农科院、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林木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中粮研究院、大北农集团、遥感智慧联盟和神舟绿鹏农业公司等单位发起,全国农业、林草业、中草药、生物医药等领域从事航天育种研究和成果推广应用的科研院所、企业及其它机构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联盟以助力国家未来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为使命,研究谋划航天育种发展战略建议,开展航天育种科技交流与合作,提升航天育种科技创新能力,推动航天育种技术成果转化及其产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