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育种助力国家未来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北京论坛12月2日在北京会议中心成功举办
12月2日,航天育种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本届论坛以“航天育种助力国家未来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为主题,围绕航天育种理论及空间诱变机理、关键技术、种质创新、品种选育及航天育种技术体系创新发展等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技术成果开展交流研讨。在当前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形势下,航天育种应该也能够发挥其应有作用,助力国家农业科技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服务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这也是航天育种事业发展面临的最大机遇。
本次论坛是我国航天育种界的一次盛会。来自全国农业、林草业、中草药、生物医药等领域从事航天育种研究和及成果推广应用的科研院所、企业及其它机构的代表齐聚一堂,回顾我国航天育种事业三十年发展的历程和成绩,分享收获和体会,开展学术交流,研讨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目标和艰巨任务的形势要求下,更好地发挥航天育种助力国家未来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路和举措,推动航天育种事业更好发展。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 王雪老师《黑龙江省蔬菜作物航天育种31年的基本成就与展望》主题报告
以1987年8月5日发射第九颗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我国科学家筛选农作物种子等生物材料首次进行卫星搭载开展空间诱变实验为标志,成为我国航天育种事业的开端。三十多年来,在国家的支持下,经过全国相关科研院所、企业和其它机构的不懈努力,航天育种事业取得重要成果和成就,也面临进一步深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张金凤教授《杂种枫香体细胞胚胎发生技术及其航天育种应用前景》主题报告
目前,航天育种技术及其新品种已在农业和其他相关行业有了一定的推广应用,航天育种培育的小麦、水稻、玉米、大豆、棉花和番茄、辣椒等园艺作物新品种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超过240万公顷,增产粮食约13亿公斤;航天育种技术及其成果在苜蓿等牧草、林木、花卉和生物医药等领域也有一定规模的推广应用。航天育种对我国作物育种技术进步和相关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000多亿元。
陕西中科航天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聂平俊总经理 《农作物、酒曲在空间技术诱变育种选育及展望》主题报告
在航天育种技术的推广过程中,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由中国航天科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所属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黑龙江省农科院、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林木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中粮研究院、大北农集团、遥感智慧联盟和神舟绿鹏农业公司等单位发起,由全国农业、林草业、中草药、生物医药等领域从事航天育种研究和及成果推广应用的科研院所、企业及其它机构自愿组成,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
联盟以助力国家未来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为使命,汇聚航天育种科技创新资源,构建以知识产权为纽带,以技术成果推广应用为导向,以发展航天育种技术与产业为主线,搭建航天育种科学研究、品种选育、成果推广的共享平台,以此为依托,建立以成果转化为核心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促进成果转化应用,使联盟成为我国航天育种领域科技创新服务的共享平台和成果应用推广的示范辐射中心。
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院 李卫东教授《我国中草药航天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主题报告
现代生物科技技术作为中国航天育种事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在推进我国航天育种事业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以此依托为重要基础,我国科研工作者也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开展了大量课题研究,在定向筛选航天搭载材料、空间环境下的植物栽培技术、空间诱变材料高通量分子鉴定等多项关键技术研究上取得了重要进展。植物不同受体材料空间诱变后代的繁育技术,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性筛选、品质鉴定技术对空间搭载诱变材料进行筛选以及杂交育种技术也已成熟运用于育种实践中。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杨红善助理研究员《牧草的航天育种研究》主题报告
其中,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作为现代生物科技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成为农业高新技术中最重要、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它不仅为许多学科研究植物生长发育、抗性生理、激素及器官发生与胚胎发生等学术研究提供了许多良好的试材和有效途径,更是成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被誉为农业发展史上的第四次绿色革命。
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郭涛副主任《基于现代生物学的水稻航天生物育种关键技术研究》主题报告
近年来,我国组培技术发展迅速,该技术在航天育种技术发展以及航天育种成果转化上的作用也是与日俱增。一条以组培技术为核心,采用植物快繁技术、航天工程育种技术、诱变组织体细胞发生技术相结合,开发高效、节能的组培快繁技术及其相关产品,创制新、特、优的植物种质资源,培育和推广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植物新品种,提高种苗生产效率,实现新优植物品种种子(种苗)的批量生产、开发和示范推广的产业化链条基本搭建成型。
神舟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 李晶炤博士《航天育种的安全性》主题报告
“截至目前,通过航天搭载已培育出了许多具有优异性状的粮食、蔬菜、瓜果、花卉等新品种、新品系。空间诱变能够有效解决种质资源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加速了我国育种事业的进程,相信航天育种技术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结合,将会推进我国航天育种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为我国农业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梁小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