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号搭载航天育种实验材料在京交接
2020年12月23日,国家航天局向航天育种联盟及其搭载单位移交嫦娥五号搭载航天育种实验材料的交接仪式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交接仪式后,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召开航天重大工程助推科技自立自强研讨会。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探月工程三期副总设计师、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裴照宇出席交接和座谈活动,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刘彤杰主持交接仪式和座谈会。中高会党委书记兼常务副理事长、航天育种联盟理事长梁小虹,中高会现代农业与航天育种工作委员会主任、联盟秘书长赵辉,嫦娥五号搭载实验联盟单位代表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王涛,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国家花卉工研中心主任、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张启翔,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研中心主任、联盟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陈志强,大连海事大学教授、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孙野青,中国农科院兰州牧药所副所长李建喜,国际竹藤中心常务副主任费本华,中高会现代农业与航天育种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联盟副秘书长李静等和航天科技五院、八院的代表参加交接和座谈活动。
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依次向联盟各搭载单位代表移交嫦娥五号搭载航天育种实验材料、颁发搭载证明书,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裴照宇和中高会党委书记兼常务副理事长、航天育种联盟理事长梁小虹签署搭载实验材料交接确认书。
▲交接仪式现场
刘继忠主任讲话说,探月工程是国家的重大科技工程、重大战略工程,带动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政治社会生活。嫦娥五号搭载开展航天育种实验意义很大,是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的重要实践。我国月球探测工程、行星探测工程已经列入国家规划。后续可以支持更多学科、更多项目参与深空空间科学研究和实验,为国家、为社会、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这也是我们的责任。这次嫦娥五号搭载航天育种实验项目是我们第一次开展深空搭载实验,搭载资源很珍贵,搭载实验材料非常宝贵。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衷心祝愿和期望相关学科领域科学家通过这次搭载,通过科研工作者辛勤的工作,能够取得一些原创成果,为解决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打一场种业翻身仗做出实际贡献。
▲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左)
▲探月工程三期副总设计师、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裴照宇
▲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刘彤杰
梁小虹理事长代表刘纪原部长和航天育种联盟、各搭载单位向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嫦娥五号探测器系统和所有为搭载实验做出努力的单位表示诚挚感谢。向获得搭载机会和取得搭载实验材料的单位表示祝贺。表示联盟将发挥应有作用组织协作科研攻关,用好搭载材料,从中取得更多科学发现和研究试验成果,贯彻落实十九大五中全会提出的“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保证粮食安全,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重要战略部署。
▲中高会党委书记兼常务副理事长、航天育种联盟理事长梁小虹
陈志强、张启翔、孙野青、李建喜、费本华、王涛和郭涛、杨红善先后在座谈会上发言,介绍了各自参加嫦娥五号搭载实验的情况,前期研究的基础,后续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王涛
▲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研中心主任、联盟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陈志强
▲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国家花卉工研中心主任、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张启翔
▲大连海事大学教授、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孙野青
▲中国农科院兰州牧药所副所长李建喜
▲国际竹藤中心常务副主任费本华
嫦娥五号探测器在圆满完成月球采样返回主任务的同时,利用工程载荷余量开展航天育种搭载实验,搭载了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组织我国科学家遴选的农作物、林木、牧草、花卉和模式植物等三十余种实验材料。这是自1987年我国先后利用返回式卫星、神舟飞船开展航天育种搭载实验以来,首次进行的深空航天育种搭载实验,涉及空间诱变机理、解析作物种子响应深空环境的遗传机制,创制种质资源和培育新品种等多种学科领域的科学与应用研究实验。参加嫦娥五号探测器搭载实验的航天育种联盟成员单位有: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研中心、北京林业大学/国家花卉工研中心、大连海事大学、中国农科院兰州牧药所和国际竹藤中心。
经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批准,在嫦娥五号探测器系统的支持下,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定向征集搭载实验项目,经过严格评审和地面试验,2020年9月5日装入嫦娥五号探测器,11月24日成功发射,历经23天的飞行,于12月17日顺利返回。嫦娥五号圆满完成月球采样返回任务、返回器成功回收运回北京后,搭载实验材料于12月20日从嫦娥五号返回器中取出。
│本网站图片、文章未经允许,不得擅自下载使用